弹:无限战场(?:??? ??)中文版 v1.0.14.14 官方版
“小公厕连着大民生,小空间系着大文明”。2025年以来,为积极培育城市文明、塑造城市精神,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贵州省精神文明办通过典型示范、共治共享和宣传引导,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公厕培育行动,建设600个文明公厕示范点,带动各地新建或改造城市公厕上千座。小公厕成为让城市既有高度更有温度的民心工程、作风工程,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体现出更多价值。
以“五有”标准典型示范,打造城市文明新名片。印发《贵州省文明公厕培育行动工作方案》,对培育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从4A级以上旅游景区、大型赛会活动现场和知名网红街美食街等区域,重点遴选600个全天免费开放、人流量大的独立式公厕,按照文明如厕有氛围、便民服务有温度、厕内环境有改善、厕边场所有维护、日常管理有制度的“五有”标准进行培育,打造一批覆盖全省88个县城的文明公厕标杆。省级层面的培育行动撬动作用非常明显,各地在用好省级补助资金外,还积极筹措自有建设资金,坚持补短板与优服务、做示范与促提升相结合,“一厕一策”完善设施设备、常态整治周边环境,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和文明宣传机制,因地制宜提升内外颜值和增设智慧功能,让公厕从“基本需求”升级到“品质体验”,让“方便”之处更便民。当前,600个重点示范公厕已全部实地验收,培育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文明公厕的目标初步实现。
以共治共享凝聚合力,探索城市文明新经验。加强省级层面统筹协调,将文明公厕培育行动作为“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七大专项行动之一,适时调度推进情况,构建起党委政府领导、行业部门负责、社会组织发动、市民积极参与的共治共享工作格局。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在综合公厕设施现状、市民需求、周边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分级、精准施策”的原则,把所有城市公厕分为“示范型、标准型、简易型”等三种类型进行建设。创新打造“共享厕所”网络,通过政策激励企业参与公厕运维,推动沿街商铺商场、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开放内部厕所3090余座。大力整治公厕不文明问题,开通公厕意见反馈热线,群众不满意问题征集平台等群众参与渠道,加强“暗访——反馈——整改——问效”全链条闭环管理,2025年以来随机暗访城市公厕4200余座次,发现并反馈环境卫生、采光用水等基础设施损坏、无障碍卫生间功能失效等问题3791个,完成整改3732个,既压实了城市公厕管理责任,也为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治理增效作出了积极探索。
以文明如厕宣传引导,倡树城市文明新风尚。持续开展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寓教于乐的公益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维护卫生环境、爱护设施设备、节约公共资源、自觉有序排队的良好如厕习惯。线上,在各地文明网宣传矩阵和各类媒体资源上滚动式展播公益海报和广告,发放推送《文明如厕倡议书》,持续营造浓厚氛围,让文明如厕深入人心。线下,在公厕、机场、高铁、地铁、公交、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采取图文并茂、喇叭播报、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场景渗透、提升宣传效果。中小学将“厕所文明”纳入德育课程,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文明习惯提升。联合交通运输和公安交警,集中开展不文明如厕在内的“十大不文明行为”劝诫提醒,切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如今“文明如厕”已成为广大市民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背后蕴藏着广大市民群众的幸福密码,文明创建工作大有可为,也当大有作为。从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实事入手,在实实在在解决民生痛点中更好回归初心、利民惠民,为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城市文明打下坚实的精神文明根基。
供稿:贵州省文明办